> 即便是不拿到菲尔兹,也没有人能否定他的成果,他并不需要一个国际奖项来肯定自己的研究。
王浩继续道,“我并不是把自己和爱因斯坦比肩,只是说明我心情平静的原因,因为即便不获奖,我的研究就摆在那里,并不需要靠奖项去肯定。”
“某些时候,我也会很激动。”
“比如说,我去参加马拉松比赛,哪怕是城市的马拉松,大学的马拉松,如果我能获得了冠军,一定会非常激动。”
“那种奖项才是对我的认可。”
记者沉默了一下,好奇的问道,“你会去参加马拉松?”
“……也许吧。”
王浩用力抿了抿嘴。
……
菲尔兹的颁奖结束了,但国际数学家大会并没有结束。
王浩提前说好要做报告,但他不知该做什么报告,因为工作太忙没有做任何准备,另外,他最近也没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。
如果是做原来的成果报告,对他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。
他和克劳迪奥-普罗切西沟通了一下,普罗切西都觉得有些不可理解,王浩手里的大成果那么多,拿出一些边边角角做报告都会很出色。
普罗切西说道,“你可以选择偏微分方程或数论,两个领域都可以,甚至可以做工作报告,我相信很多人对你正在研究的内容很感兴趣。”
最后一句提醒了王浩。
因为是通过视频链接做报告,到时候肯定会有很多人观看,也许就能够收获大量的灵感值。
他想着都有些迫不及待了。
当天他就说明了要做的报告内容,“有关新型几何的研究。”
新型几何?
普罗切西看到报告标题有些诧异,但因为王浩没有提交具体的内容,他也不知道新型几何说的是什么。
王浩一直和林伯涵一起做新型几何的研究。
新型几何针对的是单介质金属导体原子构造的微观形态,利用几何的手段来解决微观形态的问题。
这个研究是‘超导湮灭拓扑’的核心,或者可以理解为解决问题的‘第一步’。
对于金属导体来说,电流的本质就是电子的移动,而温度的本质就是原子的振动,但事实情况要复杂的多。
哪怕是单介质金属导体,通电状态下,内部也不仅仅是电子和原子,微观的运动都是非常复杂的。
王浩的最新研究认为,导电状态下金属内部会形成一种微观形态。
这种微观形态和电磁力的产生直接相关,同时内部存在着抵抗湮灭力的‘力场’,而当温度下滑到一定程度,也就代表原子的震颤降低到一定水平,微观形态就无法再维持,就会被湮灭力挤压破碎,从而形成特殊的超导状态,并激发交流重力场的产生。
交流重力场就只是微观形态破碎的一种表现。
但不管具体原理怎样,他们现在就是利用几何手段研究微观形态。
单介质金属导体,内部就只有一种原子,所形成的微观形态自然是最简单的。
很快。
时间到了第二天上午,王浩的报告就被安排在了上午第二场。
这个时间段是最好的。
在有了第一场的‘热身’以后,报告厅的学者们都已经进入了状态,第二场认真听的人就会很多。
其他人也知道是王浩要做报告,第二报告厅已经挤满了人。
现在王浩的号召力太大了。
他就是国际数学家第一的数学家,因为他在数论和偏微分方程两个领域都有顶尖成果,另外,他的年纪只有26岁,还没有到公认科研的巅峰时段(30岁到40岁),未来可能还会有很多的成果。
当知道王浩是要做工作报告的时候,很多人顿时更感兴趣了,他们都希望能知道王浩正在做什么样的研究。
这次还是在政务楼的办公室,只是背景换成了一个白板。
因为是视频连接的关系,在上面写一些内容,报告厅的数学家们也很难看清,好在王浩并不是要做研究报告,他只是做工作报告而已,但偶尔也会需要白板的帮助。
王浩出现在了镜头前,他朝着镜头笑了笑。
这时候明显能看出,他的精神状态和昨天领奖时完全不一样,眼神里甚至透露出了期待和振奋。
他开口道,“感谢普罗切西先生的邀请,我来做一个简短的工作报告,只有二十分钟,不会耽误大家太长时间。”
会议厅现场一片安静。
每个人都看着屏幕镜头中的王浩,想知道他要做什么样的报告。
是偏微分方程?
还是数论?
于此同时,还有很多没有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学者,也都在通过网络直播关注着王浩的报告。
在所有人的关注下,王浩说道,“我正在进行几何学的研究,我和我的同事林伯涵,一起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几何。”
“我们已经有了一部分成果,但是还没有给它命名,所以我就称呼它为新型几何。”
“这种新型几何首先要满足以下公理,一是图形上的所有直线都相交。”
“二是,它的拓扑相变形态上,所有直线都不相交。”
“我们首先进行约定……”
王浩仔细说了起来。
每个人都很认真的在听,同时每个人都感觉非常惊讶。
王浩做的报告非常出乎意料,他在数论和偏微分方程领域有很多成果,其他人理所当然的认为,他会做这两个方向的研究。
结果……
几何学?新型几何?
这和数论、偏微分方程几乎没有什么关系,都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领域。
不过王浩所说的新型几何确实有些吸引人,一种新型的几何要塑造出来是非常困难的,单单是想象几何的形状,感觉已经透支了脑细胞。
几何学,尤其牵扯的复杂几何问题,都会变得非常难以理解。
黎曼几何是这样,欧氏几何是这样,罗氏几何也是这样。
有一个问题是,所有的新型几何研究都是有目的的,而不是说靠想象力,去专门做一个全新的几何定义。
那样的工作没有任何意义。
王浩连续讲了十几分钟,就大致把自己的工作成果讲完了,会场上的人也很耐心的在听,他们发现王浩的成果很不错,能够把一种新型几何研究到这种地步。
如果能够继续完善下去,增加更多的命题,构成严密的公理体系,就可能会让各个公理之间,满足和谐性、完备性和独立性。
这个过程是十分漫长的。
只要能够完成研究就会很了不起,等于是为几何学增加了一个新的学科,就像是黎曼几何、欧氏几何那样。
但是,有什么用处呢?
当报告全部结束以后,有个前排的学者通过主持人提问道,“王浩博士,能不能说说你的新型几何研究是针对什么问题?”
王浩轻轻一笑,回答说道,“我准备用它来解释电磁力。”
“呼啦~~”
一句话让现场顿时沸腾起来。
(求月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