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负责插秧。
真的是人多力量大。
一百多人一起干,仅仅用了两多个时辰,一亩水田里,已经插满了秧苗。
当最后一株秧苗插到田里。
刘禅倍感舒畅。
倒是年逾六十的尚书陈震,那是满头大汗,已经累得腰酸腿疼。
刘禅有些心疼他,毕竟这么大的年纪了,插完秧刘禅没有立即回城,而是留在小院,让张家的三个部曲,去做些农家饭菜。
也好趁此机会,让陈震可以好好休息休息。
午饭过后,刘禅对三个张家部曲简单交代了一下,大致也就是对那一亩的秧田,该如何照料。
什么时候施肥。
什么时候记得除草。
安排完这些,刘禅一行这才朝成都而去。
刘禅安坐在龙辇,心情十分舒畅。
水稻种植,很快就会见到成效。
或许现在他们不会理解。
不过用不了多久,他的这种水稻种植方法,很快就会得到全面推广。
这也是今天他故意带上陈震,还有费祎一起来这里的原因。
他们刚才插秧的时候,嘴上虽然没说什么,但是刘禅能够感觉到,他们并不相信这种种植方法,会增加水稻的产量。
他们也只当是陪皇帝玩玩。
只要皇帝高兴了就好。
再说了——
皇帝亲自下田种地,这事儿若是传扬出去,大汉必然又会收获一片民心。
若是丞相到时候知道了这事儿。
必然也会夸赞他们,辅佐有功。
至于粮食收成。
他们也不可能渴望,皇帝种的这一亩三分地,就能装满大汉的粮仓。
不过刘禅并不在意。
时间可以证明一切。
等到几个月后,水稻成熟,摆在他们面前的收成,会让他们眼前一亮。
如此足矣。
这次出城回宫之后,刘禅就老实多了,就连去那破院的时间也减少了许多。
本来刘禅还琢磨,反正待在后宫也是无所事事。
整日看书,学习,练枪法,或者就是跟媳妇儿腻歪。
倒不如再找个机会,溜出成都去清城山走一趟,去看看那些士兵训练的成绩,去看看诸葛乔筹备的精盐提炼司的进度。
就在刘禅刚有这个想法的时候,诸葛乔给刘禅送来了好消息。
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,精盐提炼司一期工程完工。
诸葛乔在信上说,他将精盐提炼司安置在一山坳里。
这里四面环山,山顶以及通向山坳的所有出入口,他都安排了侍卫把守。
选择山坳,诸葛乔觉得,因为煮盐会产生烟雾,很容易被外人探查到,但是山坳里就可以避免这个麻烦。
等到烟雾升起,还不会露出山头,烟雾已经消散,只要在四周的山头设置士兵把守,精盐提炼的方法,是很难泄露出去的。
目前他在山坳里建了一些房舍,已经开始小批量提炼精盐。
与书信一起送到刘禅面前的,还有一袋他们提炼的精盐,差不多有三十多斤。
刘禅有些激动,他打开布袋一看,里面真的是雪白如沙的精盐。
“伯松诚不负朕!”
刘禅将这袋精盐,让人送去了御膳房,他终于可以吃到精盐烹调的食物。
这——
还只是其中一喜而已。
……
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