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进入翰林,并不觉得有多厉害。至于工作内容,大概就是皇帝秘书这样子。
一同进入翰林的有杜构、以及另外两人,成绩比较好,也有关系。
杜构也算是李兆同班同学,平时忙于学问,他兆交流不多。也许是觉得如今成为同事,应该打好关系,便向他打了个招呼。
“李兆你好!很荣幸一同共事。”
“杜构你好,我也很荣幸。一起努力。”李兆礼貌回应。
他们都被安排任务,暂时熟悉翰林各种工作流程,也安排了临时指导老师,有幸分在张九龄手下。
对于张九龄李兆也是有所知晓,才智过人,是真贤士。
“这历史人物,好像有点乱入的感觉?”
他对历史上的物件感兴趣,至于人物可是很混乱。
“不过无所谓,管他谁是谁…”李兆心里念叨。
看着眼前三十来岁的张九龄,印象就是成熟稳重,气度不凡。
“能进翰林,说明你们很优秀。首先恭喜了。不过接下来可不要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”
“既然朝廷给你们职位俸禄,这里也是为官的开始,希望你们能发挥相应的价,前程似锦。”
张九龄认真嘱咐,他对于年轻人很乐意提携,不说这是情分,以后都是人脉。
“是。”李兆二人异口同声地回复。
“小蒋,先带他们熟悉环境,和一些注意事项。”
张九龄很忙,他在完善大唐律法,于是安排了去年进入翰林的蒋涛做引导。
“是。”
蒋涛应下后便带着李兆二两人,在翰林院里走动,同时讲着点卯时间等一些注意事项。
他是去年入翰林,有听闻李兆的才华,也觉得两人态度很好,所以讲得很仔细。
两人记忆力很好,也就记下来,环境了解后,就回到了平时待的办公地方。
刚去的菜鸟是没有单人办公室的,一间屋内有四张办公桌,桌上是文房四宝。
考虑到新来的,也是准备了水杯,是瓷的。于是李兆想到了玻璃杯,能早日推广的好;保温杯,能早日问世的好。
周围是书架,书架上大多是竹简,少部分是一些通用纸张,应该是旧书典籍与新的记录。
意外的是有为数不多公司产出的白纸,想来是送李二的一部分被放到了这里。
和同事打了招呼后李兆便随便拿出一本书,一边翻阅,一边在铺开的纸上上书写。并不是阅读记录,而是关于公司发展的记录与设想。
他现在已经不愿在读书上再浪费太多时间。那些生涩的典籍,难懂的词汇根本没必要研究。
他要主张知行合一,要的是务实,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