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此,我与怀仁一行,在河上已是行走了近一月,这日,怀仁与我商议,眼见扬州城近,书籍中那么多盛赞该地之语,什么“腰缠十万贯,骑鹤下扬州”。什么“天下三分明月夜,二分无赖是扬州。”什么“春风十里扬州路,卷上珠帘总不如。”不如到城内领略领略。我点头称是。
京杭运河一向为历代漕运要道,对南北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曾起到重大作用。古时扬州是第一等富庶之地,主要也是与京杭大运河有关,漕运诸多帮会均设在扬州,江南乃鱼米之乡,诸多物资须经扬州运抵北京,运河之后入镇江,苏州,钱塘,河道逐渐变窄小,大船开不进,漕运也自然没有扬州如此兴盛。另外,建城近二千年历史的扬州,与盐业有着不解之缘。“扬州繁华以盐盛,”这是历史的真实概括,盐业的兴盛带动、促进了扬州城市的发展。
我与怀仁、王进怀着对扬州的美好憧憬一路前行,哪知,入得城内,行人寥寥,一片萧瑟景象,与我等心目中的扬州大相径庭。
是了,“扬州十日”四个字映入我的脑海:清朝入关,多尔衮采取剃发易服之策,顺治二年六月十五日,多尔衮下令再次颁发“剃发令”,强令剃发易服,其执行口号是:“留头不留发,留发不留头”。清朝颁布“易服令”规定官民既已剃发,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。此时恰逢兵临扬州,扬州人在史可法领导下对满人的攻击顽强抵抗,惹恼了统帅多铎亲王。当时,清兵攻城付出惨重代价,有扫垢山的尸体丛葬为证,有三个将领、一个贝勒的阵亡。由此而引起对城中百姓大屠杀的报复。为进军江南,对当地不服的异族进行镇慑。清兵攻克南京后,多铎在《谕南京等处文武官员人等》的布告中,就露骨地宣称:“昨大兵至维扬,城内官员军民婴城固守,予痛惜民命,不忍加兵,先将祸福谆谆晓谕。迟延数日,官员终于抗命,然后攻城屠戮,妻子为俘。是岂予之本怀,盖不得已而行之。嗣后大兵到处,官员军民抗拒不降,维扬可鉴”。“这等于是一份扬州大屠杀的宣告书。惨绝人寰的屠城使得几世繁华的扬州城在瞬间化作废墟之地,江南名镇一时间几世繁华的烟花古巷变成了血流成河的屠宰场。后人称之为“扬州十日“。此事虽已过去四年,但毁一座城容易,要恢复这座城之前的模样何其艰难,我不由得感慨战争对民众的伤害。
我一边走,一边与怀仁还原此段历史景象:
1645年5月20日城防崩溃后,扬州城居民只有听天由命。尽管当时大雨倾盆,但是一些居民忙着烧香,准备着入侵者的到来,同时大量地隐藏他们的金银财宝。他们只是做了这些谨慎的准备,但是全然无力抵抗那些已接管这座城市的满族人、蒙古人和投降了的汉人。到1645年5月21日,一份告示保证说,如果藏起来的人能够出来自首的话就会得到赦免,于是许多藏在自己家里的人走了出来。可他们走出来后却被分成50或60人一堆,在三四个士兵的监督下,用绳子捆起来。然后就开始用长矛一阵猛刺,当场把他们杀死,即使仆倒在地者也不能幸免。一满兵提刀在前引导,一满兵横槊在后驱逐,一满兵居中在队伍的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