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sp; “夝儿离乡久矣,风尘万里,云烟百地,今日方得始归,吾心甚慰!”
到来的年轻人上前拱手:“劳叔父远迎,夝不胜惶恐。”
来者叫做司马夝,夝者,晴也,虽指一意,都言无云,但一者为昼一者为夜,实有错注。
【雨而夜除星见,从夕从生,夜曰夕生,是为夝。】
这名字的隐喻,其实暗暗有万里星河之意,恢弘磅礴,不可谓不大也,这同时也代表着司马夝在家族中被寄予的厚望。
周代命“名”的五个原则:名有五,有信、有义、有象、有假、有类。
这是鲁国大夫申儒在回答桓公问名时提出来的,意思是根据其出身特点,或从追慕祥瑞、托物喻志、褒扬德行、寄托父辈期望等几个方面比照取名。并且提出七不,即“不以国、不以官、不以山川、不以隐疾、不以畜牲、不以器币”来取名。
比如司马名的“名”之一字,有出名之解,实是隐含“闻达天下”之意。
“夝儿,此番你从稷下学宫归来,可见得诸位圣人?可得过某位圣人传以衣钵?又或无有大贤引你为大夫?亦或.....”
他语气有些激动,同时很是开心,司马夝则是微翘嘴角,缓缓压手:“叔父莫急,还是说一说家族之事,侄儿听闻,叔父今年欲献赵王蜀国赤布,但如今却迟迟不曾染出,可是姚先生处出了什么岔子?”
司马名引司马夝进入家族门户,其余诸随皆为陪衬,但无人敢言此事不对,司马夝在前年进入稷下学宫,为一位贤人看重,觉得乃是可塑之才,便引荐于荀子,于是荀子便刻意与司马夝见了一面,当然后者当时是不知道是圣人当面,便被套了一些话,问的是天人之辩,即《天论》之中的天与人的关系。
问他如何看
而司马夝的回答是这样的:
“我闻儒门尊奉一位天主,称曰昊天,与楚国东皇太一相抗,而所谓昊者,广大无垠,包容万象,不矜不伐,不愧不怍,天为人之寄托,人为天之臣民,如百姓于天子,如牛羊于牧民。”
“既然如此,昊天如此有德行,那它治下的臣民百姓,是否就与它一样了呢?”
荀子便回应:“天行有常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,天有天职,人有人本,既然如此,你认为天人不可混为一谈?”
司马夝:“我认为荀圣的观点与孟圣的观点应当互补而不是排斥,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旁人,身而为人,要时刻保持自我清醒,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,而这样我们就可以靠近昊天的昊了。”
荀子笑了笑,便走掉了,最后当司马夝知道那个遇到的路人居然是荀子的时候,他也十分的震惊,同时,在他知道这个讯息的时候,荀子给予他的评价也已经下来了,曰“守道”。
自此,司马夝进入稷下学宫,开始绽放一段独属于他自己的光华。
司马名听闻司马夝的询问,摇头道:“之前送来的几匹布匹褪色,这等次品,难以献上,此事似有诡谲.....我命他重染,然姚老头言辞不善,让我不要催促,可我不催促怎么能行,这眼看着大祭的时间就要到了......
“而且,除去布匹之外,今年也未曾选得上上之马,只能以上中之马进献.....”
司马夝微微一笑,对司马名道:“布匹不难,如果姚先生取不出来,那便由小侄来想办法。”
他目光微闪,脑海中,浮现出那红袍年轻人的模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