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308章 史料疑云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在完成了这一切的准备工作之后,李鸿运的视野开始快速上升,再度回到了上帝视角。

    而后,他看到梁太宗让所有骑兵全都结阵后退,只剩自己一个人,与颉利可汗在渭水的便桥上谈话。

    李鸿运并不知道双方具体谈了一些什么内容,不过,却可以从两人的神态中猜到一些。

    梁太宗仍旧是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,风轻云澹,完全看不出后方空虚的怯懦,甚至不介意在特定的时候露出咄咄逼人的锋芒;

    而颉利可汗虽然在努力维持自己作为突厥大可汗的威严,甚至想要依托背后的二十万雄兵对梁太宗施压,但在上帝视角看来,这却更加透露出他并没有什么底气。

    至于渭水北岸的那些突厥其他部落的首领,则是俨然一副吃瓜群众的姿态,兴致勃勃地看着眼前的一幕。

    两位可汗在言语交锋中讨价还价,尝试着订立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盟约,这在各部落首领眼中,也是在草原传统中的一个保留节目。

    他们亲眼看到当时全世界最有权势的两名可汗面对面地缔结盟约,亲眼见证历史,或许这对他们来说,要比一场死伤枕籍的大战更有意思。

    在经历了初步的讨价还价、基本达成一致意见之后,两人各自返回。

    在这个过程中,颉利可汗没有让突厥人突然进攻,梁太宗自然也没有让身后的骑兵靠近。

    突厥人返回了自己的大营,而梁太宗则是回到长安城中。

    两天后,梁太宗与颉利可汗在渭水便桥上签署了和平协议,并斩杀白马立盟。

    而有意思的是,在正式和谈的时候,颉利可汗独在对岸,而突厥人的各部落首领却纷纷跑到对岸来拜谒梁太宗这位“可汗”。

    在中原人眼中,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。

    两国虽然建立盟约,但也仍旧是敌国,甚至可以说是不共戴天的仇敌。

    哪听说过中原王朝的封王、将军过去拜谒突厥可汗的?

    但在草原人的视角中,这却是自然而又理所当应当的。

    或许可以说这些蛮夷“畏威而不怀德”,他们决定与你缔结盟约时,必然是因为你的实力强于他们,而一旦你露出了破绽,他们就会立刻背信弃义、撕毁盟约,狠狠撕咬你的伤口。

    但这些草原人对于英雄人物的敬重和仰慕,也是实打实的。

    在草原上,实力为尊,有实力的人就可以得到所有人的拥戴。而这在中原人的视角中,又是不可理喻的一件事情了。

    如果说梁太宗真的生于草原,那么即便他是次子,也不必再考虑什么玄武门之变,因为他能打,就是继承可汗之位的不二人选。

    突厥人拔营离开,一场大战就此消弭于无形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从头到尾体验了整个渭水之盟的李鸿运,对梁朝初年与突厥人的关系,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。

    这次挑战虽然是以秦王的视角来进行的,大部分时间也都是在抄秦王的标准答桉,但仔细挖掘,却会发现其中有诸多细节可以深挖。

    尤其是李鸿运下意识地代入到颉利可汗的视角,才发现那种令人窒息的压迫感又来了。

    那是他之前以窦建德的视角去看秦王时,体验到的那种压迫感!

    突厥弱吗?

    颉利可汗蠢吗?

    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,李鸿运非常确定,这两个问题的答桉都是否定的。

    有句话叫做,困难像弹黄,看你强不强,你强它就弱,你弱它就强。

    而放在两国关系之间,也是同样的道理。

    突厥人在秦王面前弱,但并不代表着它真的弱。

    突厥被灭,固然是梁太宗机会抓得好,但这种抓机会的能力,也不是谁都有的。

    比如齐太祖开国时定下先南后北的方针,任由辽国的昏君在北方睡了十年,硬是错过了收复燕云的最佳窗口期。以至于十年后再讨伐燕云时,遇到了整个辽国立国以来最为强大的同志团体。

    要知道,开启一场大战,绝不仅仅是像打游戏一样,按下几个按钮就可以的。

    要提前练兵、运粮、布置战略、探察敌情、分化瓦解敌人等等。

    而这些准备,短则数月,长则数年才能完成。

    突厥人在于梁朝的对抗中,并不是没有过进攻的机会。

    从武德五年到武德九年的数年时间中,突厥人的状态如日中天,而梁朝则是处于剧烈的内斗之中。

    而颉利可汗的一系列行为,其实也体现出了他的远见。

    他早就意识到梁朝强大起来突厥人必然不会有好结果,所以几乎每年都会调集重兵南下。

    少则十万,多则二十万,在兵力上来说,已经对梁朝处于绝对碾压的态势。

    而且,颉利可汗并非有勇无谋,他也并不会去打没有把握的仗。

    从武德五年开始,前面的入侵其实都是在试探。试探最佳路线、试探梁朝这些将领的成色。

    从刚开始选择河东、太原路线入侵,到后来直接经由渭水谷地南下逼近长安城;从刚开始遇到秦王就暂避锋芒、先打其他将领,到后来在五陇坂上也开始尝试着与梁朝最强的秦王对峙。

    可以说,颉利可汗走的每一步,都是在为了尽可能打垮梁朝而做准备。

    到了渭水之盟时,颉利可汗的能力、眼光和兵力投射都没有任何问题,这次长途奔袭、直击长安堪称是北方游牧民族用兵的教科书。

    如果换上平庸一些的皇帝,即便长安城守得住,整个关中平原恐怕也要在突厥人的铁蹄之下被肆意蹂躏。

    如果突厥大胜,那么颉利可汗的声望将快速拔升,地位也会更加稳固。

    但偏偏,他遇到了一生中的克星。

    这种无奈,恐怕也只有窦建德能够理解了。

    李鸿运想了想,如果真的代入到颉利可汗的视角,在不开金手指、不提前预知未来的情况下,他多半也会做出与颉利可汗相同的选择。

    不论是在五陇坂上,还是在渭水河畔,颉利可汗在重重战争迷雾阻碍的情况下,都做出了他认为最为稳妥、胜算最高的选择。

    但他也就此彻底失去了机会。

    当然,即便颉利可汗真的丧失理智,决定不计一切代价地搏一搏,历史的走向也不见得会发生什么太大的变化。

    毕竟颉利可汗的失败,并不仅仅是做错了一个决定。

    双方在博弈过程中展现的,是情报、心理、军力的全面碾压。

    在渭水之盟订立之后,整整三年时间,突厥人都没有再次南下。

    这固然有突厥人内部矛盾开始逐渐显露的原因,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,渭水之盟,已经彻底打碎了颉利可汗的威望。

    如果说五陇坂时,秦王带着精锐骑兵冒雨急进,逼颉利可汗退兵,是在颉利可汗的威望上狠狠地捅了一刀,那么渭水之盟,就是直接用铁锤将颉利可汗的威望砸得粉碎了。

    各个部落的首领纷纷跨过渭水便桥前来拜谒梁太宗,只剩颉利可汗一人在河对岸,已然折射出至关重要的一点:颉利可汗的威望与掌控力已经严重不足。

    显然,经过数年间连番南下,又屡屡在秦王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